说到中石油和BP,近两年的关系可谓越来越亲密,动作频频,继去年10月中国石油与BP集团在伦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双方的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特别是今年3月,双方又在北京签署了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在近期油价仍低位徘徊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足见互相是真爱啊!
双双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前6位,BP和中石油不免会被拿来比较,BP如何看待中国石油这个合作伙伴,如何看待中国市场?BP应对此轮低油价挑战的做法对中国石油有何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BP集团下游业务首席执行官(CEO)凃帆,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凃帆先生是BP下游业务首席执行官。在此之前,他担任BP油品业务首席运营官,负责BP全球燃料一体化业务、全球油品业务和炼油,以及油品的销售和商务优化。
凃帆先生1990年加入美孚公司,并于1997年加入BP,先后在土耳其、欧洲多个国家以及英国担任了一系列炼油和营销的职务。2004年,凃帆升任欧洲油品业务总裁,并于2006年起开始领导BP润滑油业务,其后前往伦敦总部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官办公室主任。2009年起,凃帆开始担任东半球燃料一体化首席运营官以及润滑油业务首席运营官。2014年10月1日,凃帆开始担任BP下游业务首席执行官。凃帆同时也担任GKN董事会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同为上下游一体化公司,BP如何看待这一优势?
上下游一体化是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一大法宝,但这一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国际石油公司。巧的是,BP也同样坚持一体化发展战略,它是如何看待这一战略优势的呢?
凃帆表示,BP是一个一体化的能源公司,拥有完整的价值链。一体化的优势就在于在油价波动的市场环境下,BP可以在上下游业务之间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使得公司在外界环境波动下,业务表现更具韧性。
同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说过中国石油要在做强做优上走在中央企业前列的观点不谋而合,BP集团CEO戴德立说过,BP不认为石油公司的规模越大就一定越好,关键是要做精做强。
作为BP下游业务的掌门人,凃帆对这句话也深表认同,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表示,从宏观层面来讲,BP下游的战略只在公司认为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板块和领域里来运营,确保做的每一块业务、持有的每一项资产都能做到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带来更好的回报。
他举例说,在炼油业务领域,BP希望能够在行业里面做到前25%,也就是说要么已经在前25%里,要么BP认为有这样一些项目是有潜力上升到这25%的空间里。BP称之为top quartile战略。
这是通过差异化的战略来实现的。以炼油厂为例,如果要实现差异化就首先需要有规模,另外要有原料供货优势,第三要做到可靠和高效的运营。
在石化业务领域也是一样,BP只在拥有领先技术的领域开展业务,包括PTA、PX和醋酸业务,这些领先的技术将为公司带来经济和环保方面最好的效益。
总的来说就是BP只在拥有竞争力的领域开展经营,同时通过差异化的定位来赢得市场。
◆ ◆ ◆
如何看待和中石油的合作?
凃帆这次来中国,毫无悬念地也拜访了中国石油的总部。他表示中石油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并透露在页岩气领域,BP与中石油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推进零售业务合作这个部分,双方也持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他特别说到,BP和中石油拥有独一无二的合作机会,两家在广东省已经建立了合资企业,BP也在寻找机会进一步扩展在其他地区的业务布局。他表示BP不仅要将业务拓展到新的地区,也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在广东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
凃帆说的这家合资企业就是成立于2001年6月的中油碧辟石油有限公司,是成品油零售领域由国家商务部批准运营的第一家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
中油碧辟在广东市场经营有500座加油站,主要从事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等石油产品的零售, 提供加油站配套便利店及汽车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汽车美容、地磅服务、润滑油更换和养护、餐饮等。
中油碧辟还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加油站便利店营销网络,每天为超过20万的机动车驾驶员提供亲切而专业的服务。说到这里是不是都想去亲身体验一下了呢?
此外,中国石油与BP的合作还涉及海外上游勘探开发以及国际贸易等不同领域。
◆ ◆ ◆
应对此轮油价暴跌,BP有何杀手锏?
过去两年,石油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目前看这一措施取为应对低油价挑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回升到50美元左右的水平,BP是否认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在此轮低油价的冲击下,BP下游业务应对的最主要举措是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凃帆说,在2014年底的时候,油价开始下跌。当时出现这个征兆的时候BP应该算是业内首先看到这个问题的几家公司之一,所以当时就认识到油价将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低位。
在此基础上,BP立刻采取了包括降成本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以调整应对,另外对现有的投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公司内部业务的调整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进展。公司每个季度还会向市场做通报,能够看到每一次报告出来,公司在基本成本效率(underlying cost efficiency)这一块的指标都是在不断改善的。另外,公司削减了一些投资,不是说把一些项目砍掉,而是因为低油价对供应链成本有一些利好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一方面BP自己采取了降成本的一些手段,另外一方面是低油价下的供应链成本优势,这两点帮助BP实现了业务的重新调整。
几乎与此轮油价暴跌同步,BP于2014年10月1日公布了下游业务的新战略。当时的油价处于90-100美元/桶的价格。凃帆表示当时制定新的下游战略不是因为低油价,而是恰好认为下游业务需要有更大的改善,并将它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下游业务。在这个战略的指引下,2015年BP下游业务实现了大概20亿美元的业绩提升,印证了公司的整体战略是行之有效的。
今年一季度,BP下游的税前利润为18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凃帆认为石油公司要看一个业绩评价指标,就是每桶净收益。从这个指标来看,BP应该是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排在第一位的。他认为造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第一季度经历了更低的炼油利润率,以及炼油过剩产能的进一步加剧,汽油和炼化成品的库存高企等。
◆ ◆ ◆
如何看待中国炼化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的炼油能力约为7.1亿吨,炼油产能过剩1亿吨。
凃帆说,BP在中国没有炼油设施,但是炼油是一个全球性行业,任何中国新增的产能一定会对全球有所影响。任何在中国上马的新项目一定会对全球的炼油产能以及企业相关利润产生影响。
在石化领域,BP在中国的PTA和醋酸领域都应用了领先技术。BP珠海PTA三期是中国国内非常具有竞争力的PTA工厂,应用的新一代PTA技术能减少95%的固体废物、降低65%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75%的废水排放,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由于产能过剩使得石化领域的利润率被挤压,所以BP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去除过剩产能,尤其是那些竞争低效的产业产能,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举措。
◆ ◆ ◆
如何看待目前全球石油需求?
从需求侧来看,目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原油需求,BP是如何看待这种变化趋势的呢?
凃帆认为2015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还是比较强劲的,达180万桶/日,是过去十年平均水平90万至100万桶/日的2倍。从需求侧来讲,增长是比较强劲的。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在某些区域,由于本地价格的驱动带来的增长,比如说像美国、欧洲等的OECD国家。此外,中国在汽油方面有非常旺盛的需求,因此中国对石油需求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汽油需求量正以二位数的速度在增加。所以在BP不认为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有疲软的态势。
BP预测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大概会以每天130万至140万桶的水平增长。跟历史平均水平相比较,这还是一个比较强劲的增长水平,至少在短期内需求侧不会有大的问题。
但在石化方面,中国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还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领域,如建筑领域,建设速度的放缓使得对例如醋酸类产品的需求在降低。
尽管如此,凃帆对中国市场仍保有信心,他表示中国和印度将会成为对石油需求最大的消费国,成为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最大的推动力,所以BP也有一些计划来提升在中国和印度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