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动态详情
深刻认识当前石油形势!

论持久战基本论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运用到石油行业就是:石油的寒冬是持久的,但是石油行业终将熬过这场寒冬!

始于2014年下半年的油价下行已持续了近两年。这一段时期可以说是石油行业发展的寒冬期

由于油价低迷,石油行业在高油价时期形成的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适应下行油价导致许多经营方面的问题出现,典型的表现就是石油公司业务盈利空间缩小,投资大幅萎缩,多数企业现金流吃紧负债率提升甚至倒闭。

面对低油价来袭,石油公司使出浑身解数,采取各种应对手段,降薪裁员削减投资的报道屡屡见于报端,油田关停油井的消息也时有耳闻。

一时间低油价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石油行业,也冲刷着石油人的心灵,媒体为此一度惊呼石油行业扛不住了,石油行业即将进入夕阳产业等。

不过,在与低油价抗争过程中,石油行业时不时也有亮点出现,这些亮点因素的出现点燃了石油行业发展的希望,昭示着石油行业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依然有潜力可挖首先是全球一次能源中油气的主体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石油行业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消费占到33%,天然气占到24%,其余是煤炭和新能源。54%的消费比例意味着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不可能短期内被其他能源所替代的,油气行业在能源工业中的主体地位还很稳固,更何况如今天然气时代来临,对油气行业本身就是个难得的机遇。

总之,纵使今后油价持续低迷,54%的一次能源消费比例会使得油气行业在低油价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和转型。如果将目前的油价波动视为不速之客或者石油行业的来犯之敌,那么目前的石油工业则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日后一定会有战略相持与战略反攻。

当然,战略相持与反攻的最高境界并不意味着石油行业从业者一定要推高油价,一定要在高油价下才能生存,而是指任何油价下石油行业都能具有创造与获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油价上扬,石油公司压力下降,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不排除获得丰厚利润;如果油价下降,石油公司也有自如应对的措施和手段。

实际上经过近两年的战略防御,石油行业在与低油价较量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胜利,并非一蹶不振和一无是处。目前全球石油行业正在进入与低油价抗争的相持阶段,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石油行业的成本在下降,相比于两年前的情形,石油公司的运营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石油公司在突如其来的低油价面前表现出的经营压力。

有咨询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石油行业的生产成本下降幅度近20%。国际油价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油价一般比较低迷,当前的情况基本符合这一特点。

经济形势低迷时,各类与能源生产相关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不同程度出现下降,从而减缓或者抵消油价下行给石油行业带来的成本压力。

其次是石油行业在低油价下的科技创新与效率提升已经有进展,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低油价下石油企业、服务企业等石油行业从业主体除了管理方面的创新之外,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大做文章且收效不错,部分企业已经在低油气价格下突破了困境,实现了扭亏增盈。

比如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七大页岩气产区之一的海恩斯维尔,油气商与服务商就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通过对传统成熟的技术进行集成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在低气价下的盈利,可谓标新立异与星星之火。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油价继续低迷下去,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动机会越来越强,经营效率必将因科技元素的投入逐渐改善。

之前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道达尔等五家著名的国际石油公司公布了其2015年经营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在低油价的冲击下,石油公司积极寻求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布局的途径,矢志不渝的进行科技创新。

2015年各家石油公司的营业收入都在下降,有些下降幅度甚至很大,但石油公司的科技投入强度普遍在增强,依靠科技对抗低油价的发展思路显而易见。由此可见,石油行业绝非死水一潭,不会在低油价面前无能为力和无动于衷。

三是油价的下跌会有一定的度,有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应该就是成本

目前支撑低油价的供给侧因素主要是欧佩克的稳产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相对稳定。关于这两个主要原油供应者的生产成本目前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油价水平下欧佩克成员国和美国越来越多的油气商正在感受到日益高涨的成本压力。当前的稳产甚至增产现象长期持续下去,无异于产油国用自己的财富补贴全球消费者,这样的赔本买卖估计不会长久。

更何况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对石油高度依赖,对其石油生产成本的判断绝不可简单停留在生产成本方面,而是要从国家经济运行层面去考量,或者说从国家财政油价角度考量。

有咨询机构分析认为,沙特等欧佩克成员国财政层面的石油盈亏平衡点油价在80美元/桶至100美元/桶之间,中东地区国家财政油价最低的是卡塔尔,也在50-70美元/桶。这个价格水平可是远远高于目前的油价水平的。

尽管沙特等国家提出了到2030年的去石油计划,旨在摆脱国家经济运行对石油的高度依赖,但沙特的计划很有可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沙特作为主要产油国而言,2015年因为低油价财政赤字已达数千亿美元。

沙特首先要做的是摆脱目前的困境,之后再设法谋求以后的长久发展,需要借助石油去石油。总之,在当前油价已经进入完全由供需层面决定,地缘政治事件、投机炒作对油价影响力日渐衰微,油价处于长期裸奔状态的条件下,油价再度下行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对石油行业而言,现在可以说是黎明前的黑暗;对广大石油从业者而言,坚持就是胜利。从过去一两年全球石油产量走势看,在油价大幅下降的不利形势下,石油产量还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欧佩克、俄罗斯等油气大国在低油价的长期袭扰下已有了冻产的意向。尽管之前举办的多哈会谈因为伊朗重返市场不愿减产等原因无果而终,但主要产油国对于冻产讨论的从无到有本身就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得以加强,最终变现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因此,未来油价触底反弹,石油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不过,即使油价真的回暖了,石油行业从业者也不要期待一夜暴富,对油价反弹报以过高的期待

就全球经济和能源行业的发展形势看,石油价格的回暖应该是有限的。低油价下能源供应的多元化趋势在加强而不是削弱,这一点已经有些打破传统的能源发展逻辑的意思。

也就是说过去在油气为王的时代新能源的发展要看油价的脸色行事,如今新能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油价对其的束缚而走向独立。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之后,全球各国就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达成空前一致的形势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共识和普选,这一点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推手。

未来油价回暖之际,新能源等绿色能源的发展机会更会因为整个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得以提速。因此,对石油行业而言,即使成功的度过了与低油价的战略相持阶段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之时,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有危机意识,尽管当前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高。

总之,石油行业今后的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会越来越多,需要大力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实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创建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唯有如此,石油行业方能继续保持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开辟出新天地。

TOP